“締造和平比發動戰爭更難,”法國總理喬治?克列孟梭(Georges Clemenceau)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說。這是那些在拿破侖戰爭結束時參加維也納會議的人們深知的教訓,正如那些在17世紀試圖結束三十年戰爭的人們一樣。今天的服裝不同了,穿著者乘飛機而不是騎馬到達。他們不再戴假發或穿刺繡背心,但他們仍然圍坐在大桌子旁,仍然試圖猜測其他人的想法。正如馬克?吐溫(Mark Twain)所說,歷史在回響,而在這些回響中有對今天的警示。
戰爭持續時間越長、代價越高,建立持久和平的任務就越艱難。巴黎會議一個多世紀后,當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談論結束另一場歐洲戰爭時,他和他的高級顧問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尚不清楚。
所有談判都是充滿挑戰的,無論是商業合同還是買房,我們從自身的關系中本能地知道這一點。當大國聚集在一起結束戰爭時,生死攸關。不相容的國家目標和懲罰性且代價高昂的沖突所引發的強烈情緒,使得建立和平成為一個艱難而痛苦的過程。我們在圍繞結束烏克蘭戰爭的討論中親眼目睹了這一點。俄羅斯人和美國人剛剛在沙特阿拉伯會面,而這個國家在1919年甚至還不存在,他們已經在對所說或承諾的內容產生分歧。
您已閱讀10%(506字),剩余90%(454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