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一個世紀前,時任太陽計算機(Sun Microsystems)首席執行官的斯科特?麥克尼利(Scott McNealy)以一種引人注目的方式對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者隱私問題不屑一顧。他說:“你根本沒有隱私,接受現實吧。”從消費者此后在社交媒體上到處發布自己的私人生活細節,并輕松勾選許多在線公司的侵入性條款和條件框來看,麥克尼利可能是有道理的。
但我們的行為和想法可能是兩回事。在隱私問題上,互聯網用戶似乎并沒有“釋懷”。事實上,消費者現在告訴民意調查機構,他們越來越擔心個人數據的濫用,并希望加強控制。去年,皮尤研究公司(Pew Research)在美國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81%的受訪者擔心公司如何收集他們的數據;71%的人對政府表達了類似的擔憂(相比之下,2019年為64%)。
當涉及到基因數據等高度敏感的個人信息時,這種焦慮感尤為強烈,因為這些數據不僅影響個人,還會影響到他們的所有親屬。當你將唾液吐入試管并寄去進行DNA檢測時,你交出了無法匿名化的獨特數據。同時,你也在分享關于你所有生物家族的信息,很可能沒有得到他們的同意。因此,確保這些數據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您已閱讀31%(486字),剩余69%(109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