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們來看看比特幣挖礦行業的未來。每四年一次的比特幣減半到來,這一事件減緩了市場上新比特幣的流通,從理論上講,這一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有望長期上漲。
對于比特幣礦工來說,這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以至于行業觀察人士TheMinerMag將此次減半稱為“今年最重要的比特幣事件”,甚至超過了比特幣現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華爾街的出現。
加密挖礦公司為在比特幣網絡上保護和驗證交易而獲得的財務回報將下降50%。這些獎勵從6.25個比特幣降至3.125個比特幣,按當前價格計算,從40.8萬美元降至20.4萬美元左右。
Marathon Digital、CleanSpark和Bitfarms等公司一直在儲備接近創紀錄數量的代幣,押注未來代幣價格的上漲將減弱減半對其收入的影響。
這種策略可能在短期內獲得回報,但礦商正面臨著一個更為根本、甚至關乎生死存亡的問題。減半每四年發生一次,到2140年將完全消除礦工通過驗證比特幣交易獲得的獎勵。
這意味著,除非礦業公司能找到另一種收入來源來確保未來的業務,否則該行業總有一天會在經濟上不再可行。正如穆迪(Moody 's)的拉吉夫?巴姆拉(Rajeev Bamra)告訴我的那樣,減半促使人們“徹底重新評估礦業經濟”。
除了驗證交易獲得的獎勵外,礦工還從網絡本身的交易費用中獲得收入。除了短期的交易狂熱期間,這種收入來源遠不及驗證區塊的獎勵。
因此,如果你讀了我本周早些時候的報道,你就會知道,礦工們已經在押注比特幣這種資產的未來價格,但他們最大的賭注實際上是押注比特幣網絡未來獲得廣泛采用。
未來在網絡上發生的交易越多,礦業公司的業務就越有能力抵御未來的減半事件。
標準普爾全球數字資產研究實驗室(S&P Global Digital Assets Research Lab)董事總經理安德魯?奧尼爾(Andrew O 'Neill)表示:“區塊獎勵最初是為了補貼挖礦活動,但最終,只有采用比特幣進行交易,才能產生使挖礦長期盈利所需的收入。”
這種采用的最大推動力是,在過去的一年里,比特幣序數(bitcoin Ordinals,又稱比特幣NFT)的出現,這是該網絡對在以太坊(Ethereum)和Solana等競爭對手區塊鏈上交易的非同質化通證(NFT)的回應。
Ordinals于去年1月在比特幣網絡上首次亮相。該協議允許用戶在比特幣的最小面值--單個satoshis上應用獨特的標識符,從而使加密貨幣的每個可分割單位都是獨一無二的,或者說是非同質化的。換句話說,用戶可以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創建和交易NFT,而無需遷移到其他網絡。
根據行業數據提供商CCData提供的數據,自Ordinals出現以來,比特幣網絡的交易量急劇上升。
去年1月,該網絡每天的交易量約為25萬筆??爝M到最新數據,該網絡經常處理超過50萬筆交易。相比之下,以太坊區塊鏈每天處理大約100萬筆交易。
CCData研究員雅各布?約瑟夫(Jacob Joseph)說:“對于比特幣區塊鏈來說,Ordinals的意義就像比特幣ETF對于作為加密貨幣比特幣的意義一樣。”
比特幣支持者擔心的是,如果去中心化金融或NFT等更具創新性的加密領域得到發展,它可能會讓舊而笨重的比特幣網絡變得默默無聞。DeFi項目建立在更靈活的系統上,如以太坊和Solana。Ordinals的推出為比特幣網絡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不過,目前看來這并不是一個問題。自2023年1月以來,比特幣的市場主導地位已從38%上升至52%,鞏固了其在加密行業的強大地位,讓競爭對手以太幣(Ether)和索拉納(Solana)只能在場外觀望。
今天的數字看起來令人鼓舞,但就像記者行業老生常談的那句話,現在判斷Ordinals(或任何其他基于比特幣的項目)是否能維持挖礦業長期生存還為時過早。
如果此前NFT市場的記錄可以作為參考,那么前景突然變得不那么樂觀了。
在幾年的時間里,NFT從吉米?法倫(Jimmy Fallon)主演的《今夜秀》(the Tonight Show)中突破主流文化,到因為各種錯誤的原因登上頭條,比如在香港的某場NFT活動上,多人因遭受紫外線照射而致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