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感謝張總!今天第一場創新對話將會邀請到的是房方先生和JINGART藝覽北京博覽會創始人應青藍女士,房方先生是星空間畫廊出版人,出版過一系列非常有影響力的樣板;應青藍女士則是國內藝術領域的領軍人物,不僅發掘了很多藝術家,還有非常豐富多元的收藏體系。兩位都是當代中國藝術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接下來就將有請二位和我們一起探討藝術博覽會當中的經濟學。有請兩位!
房方:我來的路上還在看關于 Kelly(音)女士的一篇報道,這篇報道非常詳實。雖然我和 Kelly 認識已經有十年時間,因為她創辦博覽會已經超過五年了,通過這個報道,我還是了解到你更多的側面。當然,作為一個畫廊主,永遠最好奇的是你最近買了一些什么,和正在想買什么。今天我想和你了解的第一個情況,你最近收藏的興趣在什么方面?或者您最近在藝術方面的購物清單。應青藍:在收藏上,大家都一直會講以什么線索,以年代為分,或者以女性、男性藝術家的收藏,很多媒體,很多專業人士也都在講,我覺得我的收藏還是挺情緒化的,因為我覺得女性是非常Emotional 的。就是喜歡,第一眼的感受還是很重要的;第二是女性化;第三我的興趣是非常分裂的,比較跳脫,不是一定要在一個領域深耕。我認為現在還在收集量的情況,因為量沒到什么級別的時候也談不上什么線索。你可能有好幾千件的時候,再想想我有什么線索,就幾件就不要想線索了。
房方:我再“挖掘”一下你的“商業情報”。你在什么樣的情境下最容易被觸發買藝術品的情緒?翻手機的朋友圈的時候還是逛博覽會,或者看拍賣的現場,或者去看畫廊,哪一種情境最有可能觸發你購買的熱情?
您已閱讀13%(670字),剩余87%(454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