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這么多人來到這個地方討論這個話題,我估計一半以上是沖著《流浪地球》來的。我們認為,2019年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自我介紹一下,我叫袁冰濤,是電影制片人,之前做過很多和科幻無關的電影就不介紹了,未來也會有一部《端腦》,和《流浪地球》有一些關系,也是一部科幻電影,改編自中國最大的一部漫畫作品。
我們為什么說2019年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呢?除了《流浪地球》》之外,還有幾部已經拍完了的科幻片在等待上映,包括張小北導演的《拓星者》,滕華濤導演的《上海堡壘》,羅志良導演的《明日戰記》,之前中國電影很少有真正這種工業規模和硬核的科幻電影,以前都是軟科幻,今年突然之間多出這么多硬科幻電影,有上映的,也有已經拍完的,上映的第一部給大家開了一個好頭。
我不知道大家今天對于科幻電影感興趣,對電影了解到什么程度。中國電影市場化以來有幾個類型,2002年《英雄》上映代表中國電影市場化第一年,它之前兩年是2000年李安的《臥虎藏龍》開始,我們開啟了中國電影第一個商業類型——武俠動作片。原因很簡單,那時候我們想把電影做商業化,同時電影公司沒錢,也沒有太多的技術積累。所以,我們就做了我們能夠做到的,和我們文化有關系的武俠動作片,吊威亞這個人就可以飛來飛去,然后去打斗,這樣給觀眾呈現視覺上的享受,同時其實不怎么花錢。《英雄》在那個年代是超級重量級的制作,按照絕對成本來算,到今天我們認為它是中小制作的電影。這是當時的條件所限制,所以沒有辦法。《英雄》在全年總票房只有10億情況下拿到2.5億票房,創造了當時國產票房的記錄。這個紀錄火了十年左右,然后迅速過氣了,因為它很難有創新。我們到今天拍的武俠電影,每年有一部,我們也偶爾能看到,但還是沒有超過《臥虎藏龍》和《英雄》,拍不過以前。這個紀錄在2010年左右迅速過氣,到現在也很少見到,見到也無法在市場上成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