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零售”成為財經界最炙手可熱的名詞。去年10月,馬云在杭州的一次活動中第一次提出了這個概念,很快引起不小的爭議。有人認為,零售行業每天都在變化,只有零售,沒有新零售。還有人認為,這是互聯網流量窮盡的結果,馬云要到線下來搶流量了。
更確切的說,新零售是一次“體驗革命”和“品類革命”,它基礎于兩個前提,其一,新技術的持續出現,為線上與線下的交互融合創造了新的可能性,工具創新成為空間再造和消費者關系重建的重要手段,它讓沉悶的零售業突然變得性感起來。其二,年輕的中產消費者不再滿足于網上的廉價商品,他們開始愿意為高性能比的、具有個性的商品埋單,同時更愿意回到真實的場景中,即買即得。由獨特內容構成的場景成為新流量入口,成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與世界的連接方式,進而成為新的商業生態。商業觀察家吳聲提出“場景革命”的新概念,“打動人心的場景成為商業的勝負手。人們喜歡的往往不是商品本身而是產品所處的場景,以及場景中人們浸潤的情感體驗。”
在去年的12月,亞馬遜開出了全球第一家無人值守的線下全自動智能便利店Amazon Go,它采用了計算機視覺、傳感器和深度學習等技術,顧客在店中的每一次行為都被追蹤記錄,離開時也無需去收銀臺排隊結賬。事實上,在中國地區的新零售創新,遠遠多于亞馬遜所在的美國。
今年7月,阿里巴巴開出了無人超市“淘咖啡”,消費者第一次進店時,打開“手機淘寶”,掃一掃店門口的二維碼,獲得一張電子入場券,進入店內之后就可以購物,其技術和體驗與Amazon Go相似。9月,阿里巴巴再在它參與投資的肯德基快餐店試驗了刷臉技術,消費者在自助點餐機上選好餐,進入“刷臉支付”的頁面,然后進行人臉識別,再輸入與支付寶賬號綁定的手機號,確認后即可支付,全過程不到10秒。此外,馬云還投資了一家叫盒馬鮮生的生鮮超市,全店只接受支付寶,其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快速配送:門店附近3公里范圍內,30分鐘送貨上門。
網易的嚴選是近年來突然火爆起來的新電商平臺,丁磊探索出了一條與淘寶不同的選貨模式,他找到廣東和浙江的外銷企業,鼓動他們把同款商品以更低的直銷價格放到嚴選來銷售。在嚴選的合作名單中,不乏coach、無印良品、雙立人、Levi's等各類知名中高端品牌的中國制造商。到今年年底,嚴選賣貨突破70億元,趕超了無印良品在中國的銷售額。與此同時,嚴選迅速地開出了自己的線下體驗店和精品酒店。
這些新零售業態的試驗,都處在試水階段,甚至在交互、成本及用戶體驗上有很多亟待改進之處,可是,它們所呈現出來的新業態及咄咄逼人的進取姿態,卻讓人看到了一個陌生的未來。當互聯網人在技術上尋求突破點之際,另外一個新的變化是書店的復興和新匠人產品的涌現。
在近年,日本蔦屋書店和臺灣誠品書店成為新的效仿偶像,它們以書為介質,把咖啡、匠人商品、日用雜貨乃至家電跨界混搭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與生活方式有關的新空間。言幾又、鐘書閣等新的書店品類流行于大中城市。
在十來年前,“匠人”是一個略帶貶義的古舊稱謂,而今天它成為了個性化、本土創新的代名詞。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現代化歷程表明,當一個國家的進入中產社會之后,主流消費者的本土意識必然覺醒,伴隨著審美能力的提高及分化,他們更鐘情于具有本國文化屬性的商品提供者和設計師,由此,將極大地推動商業文明的再次蝶變。在今年,北京和上海的姑娘不再關心紐約或倫敦姑娘穿怎樣的裙子,一水大眾化的奢侈品也不再是唯一的流行風標,她們開始追逐中國自己的時尚設計師,“中國風”和匠人產品成了新的潮流。所謂的“新匠人”,不完全是藝術家,而更是“有藝術才技的創業者”。
曾德鈞是一個年過半百的50后,從小對收音機就非常癡迷,1992年,曾德鈞設計出中國第一臺Hi-Fi放大器和電子管多媒體音箱。盡管技術很好,可是收音機實在是一個徹底沒落的行當,很多年里,曾德鈞就像是一具沾滿灰塵的老古董,蜷居在深圳的一個小圈子里,被歲月撕啃得沒有一點脾氣。三年前,隨著中產消費的崛起以及互聯網音頻的爆發,上帝突然把一縷陽光打到了老曾的身上。在一幫80后小伙伴們的攛掇下,曾德鈞推出了帶有藍牙功能的貓王音響,他學會了路演和眾籌,嘗試著做在線直播,他的公司融到了京東和騰訊產業基金的天使投資。
1989年出生的崔懷宇是一位漆藝師。漆藝是一份古老的工藝,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國家,兵馬俑便是最著名的漆器。在崔懷宇看來,傳統漆器雖精良,但顏色深褐沉悶,遠離現代人的審美和使用場景。他多次嘗試,通過對工藝步驟的調整和材料的比對,調制出明快亮眼的馬克龍色,他據此做出了新茶具、新果盤、新咖啡墊。崔懷宇的這個試驗,遭到了老師的指責。在老師看來,改變漆的顏色是對漆的一種不尊重,師徒因此分道訣別。
林依輪是一個歌手,從小愛吃的他推出了“飯爺”辣醬。在這個行業,已經有了傳奇的老干媽,林依輪的辣醬售價是它的四倍,不過卻因熱烈的互聯網傳播和口味獨特而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在一次在線促銷中,兩個小時賣出了三萬瓶。
他們不是人們以前所非常熟悉的大企業家,也不是站立在風口之巔的互聯網人,而是一些守在寧靜的角落里,打磨一個個平凡物件的匠人。沒有光打在他們身上,他們自己就在發光。傳統在被繼承的同時,更在被顛覆和超越,在當代,技術創新讓這一切成為可能。新的材料、冶煉技藝和設計理念已經成熟,甚至藍牙、芯片和人工智能也被植入到最傳統的產品里。而移動互聯網的工具普及,讓審美相近的人更容易互相找到。
新審美、新技藝、新的連接方式——曾德鈞、崔懷宇和林依輪們代表著中國新匠人產品的方向,他們與阿里巴巴、網易等大型互聯網公司的試驗,一同構成了零售產業的變革路徑。在某種意義上,中國的新零售試驗,代表了世界新零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