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FT “中美貿易新格局·PPP模式挑戰VS.機遇-香港城市大學EMBA名師講堂-”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順利召開。本次講堂以“中美貿易新格局”為主題,邀請到了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助理院長俞偉峰教授為來賓,就“PPP執行困境:融資與收益模式”為題進行了分享。
俞教授首先從哲學的角度回顧了中西方的經濟史。1776年以前,許多國家推崇重商主義,政府通過提高關稅來保護國內市場。直到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國際貿易逐漸成為全球經濟與大幅度文明進步的基礎。自中國加入WTO以后,經濟飛速發展,對美國貿易產生了逆差,并使部分人群失業。如今,美國面對經濟困難又重新選擇貿易保護主義,并因此引發了中美貿易的摩擦。中國作為最大的貿易國,也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問題。同時,人民幣的國際化有助于減緩中國的貿易摩擦。因此,俞教授表示,由于貿易保護主義損害的是雙方的利益,中美均需在貿易戰中讓步。對兩國而言,因為不同人群對貿易戰有不同的訴求,所以需要運用政治智慧而作出謹慎的選擇。
有關PPP的執行困境問題,俞教授認為,當前很多企業雖然在實行PPP模式運營,但是并沒有真正理解該模式的風險,尤其難以解決資金籌集和責任分配的難題。很多城市的PPP項目,不僅違背了基本公共實施需求,而且使地方政府承擔了不必要的風險。俞教授指出,真正了解PPP模式并解決其執行困境是中國企業走向全球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