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是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中國推進“開放創新”“繁榮發展”,需要更多有品牌號召力的優秀企業參與。中國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發展的路徑,從做“大”到做“優”,為打造受世界尊敬的公司而努力。
企業做“大”要尊重市場
企業不管是“做大”還是“減肥”,都應是市場與戰略的選擇。就像近年來IBM、索尼剝離低利潤板塊,就是趨利避害的決定。如果能增加利潤,同時給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做大是對的。如果產品市場萎縮,難以為繼,“減肥”也勢在必行。
一家成熟的企業,對風險的管控、企業發展的規模應有清醒的判斷,不應為了市場之外的因素強行做大。那種盲目而激進的擴張,會產生巨大的經營風險。
做大企業,需要對戰略與趨勢準確把握,知道進,也知道退;做大企業,應該做“熟”不做“生”,圍繞優勢最突出的領域深耕細作;做大企業,需要企業有超越尋常的學習能力。
企業規模從小變大,營收規模、員工數字、占地面積等指標變化或只是表象,根本而言,“變”的核心是發展戰略、治理結構等深層次要素的演進與提升,意味著空間在拓展,承擔的責任在加大,影響的人群在增多。
成立于1951年的茅臺,從幾家小作坊起步,經歷了由小到大到強的過程。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始終把注意力集中在釀酒這個最擅長的領域,不斷提升產量、質量、銷售能力,擴大文化影響。近些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做足酒文章,擴大酒天地”的戰略,緊緊圍繞主業,在上下游領域拓展。
從1998年告別計劃經濟走向市場,茅臺已經走了20年。這期間,茅臺以日本、美國、法國、英國等不同國家的跨國企業、百年老店為參照,結合自身實際,創造了茅臺“九個營銷”經營法則。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工藝與質量的要求,也從來不以犧牲質量、縮短生產周期來增加利潤。
高質量發展企業責無旁貸
高質量發展企業重任在肩。
從規模看,茅臺釀酒核心區占地15.03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庫房最多的釀酒企業。從銷售額看,作為公司核心產品的茅臺酒,在全球蒸餾酒中屬于單品銷售額最大的酒類產品。從品牌價值看,貴州茅臺的品牌價值,是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從股票市值看,貴州茅臺從2017年上半年起,就位居全球高度酒企業第一。從價值觀看,我們把“愛我茅臺,為國爭光”作為企業精神,把“以人為本,以質求存,恪守誠信,繼承創新”作為核心價值觀,堅守“崇本守道,堅守工藝,貯足陳釀,不賣新酒”的質量理念,立志做大做強茅臺這個民族品牌。從責任擔當看,我們始終堅持“大品牌,大擔當”,“十二五”以來,累計投入90多億元用于公益慈善、精準扶貧、環境保護、興辦教育、改善交通環境等方面,贏得了“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捐贈企業”等榮譽。
今后,我們的目標是加快發展,把茅臺打造成立足中國、全球領先的酒類企業,成為有世界影響力的知名酒業控股集團,成為受人尊重的優秀企業。
如何塑造優秀企業
塑造優秀的企業,我認為有幾個關鍵:
第一,塑造優秀的企業,要大力倡導企業家精神。深懷愛國之情,堅守報國之志,有敢闖敢干的膽魄,敢于擔當的個性,不屈不撓的意志,奉獻社會的情懷——新時代,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具有全球戰略眼光、市場開拓精神、管理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
第二,塑造優秀的企業,既要規模,也要利潤,既要做強,也要做優。我認為從企業的成長角度看,規模、利潤、運營質量都是同步追求的目標。對于茅臺未來的發展,我們的規劃是要“做大”“做強”“做優”“做久”。
第三,塑造優秀的企業,需要經濟環境的改善。沒有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很難誕生像華為、大疆這樣的大公司,也不可能有茅臺今天的成長。良好經濟環境的背后,需要新的商業倫理與商業文明,需要制度層面的設計,需要企業家們的共識與努力。
第四,塑造優秀的企業,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大力投身精準扶貧,積極支持公益事業,給企業樹立良好的價值觀,提升企業的認同感。
第五,塑造優秀的企業,開放與包容是前提。市場環境開放,意味著經濟活躍度提升。我們要在腳踏實地積累的同時,吸收最新的知識、信息與方法。封閉的環境不能帶來成長,這是多年來中國企業的深刻體會。
第六,塑造優秀的企業,不僅要看利潤與稅收,更要看能不能貢獻成功的商業模式、良好的治理模式以及優秀的商業道德。
可以預見,未來10年中國將迎來企業最好的發展機遇,也將培育出一批優秀的企業。
(作者為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袁仁國 )